- ·上一篇剧情:电视剧《眼中钉》分集剧情介绍(1-28集)大结局
- ·下一篇剧情:《谍战之特殊较量》分集剧情介绍(1-20全集)大结局
《暗算》分集剧情介绍(1-34全集)大结局
上级要求三个月内必须找出失踪敌台。然而在茫茫的无线电海洋里,各种电台多如鱼虾,要找到一部特定的电台,犹如在森林里寻找一片特定的树叶,难度可想而知,不但需要你夜以继日,更需要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。现在敌人上百部电台失踪了,上千套频率变了,一下子要找到谈可容易!
于是,各路专家云集701。
于是,总部华主任也赶来701督战。
华主任意识到,目前需要寻找一个听力奇才,并且想到了一个人,他是解放前活跃在南京的一个著名调音师,解放后一度被我军抓捕并和华主任打过一定交道。华主任深悉他的听力奇才,要求701速派人将他接来。
此人名叫罗山,又名罗三耳,当时已在上海音乐学院工作。
侦听处副处长安在天和保卫处处长金鲁生,踏上了去上海寻找罗三耳的旅程。
短短的旅程隐伏重重危机,在金鲁生警惕的保护下,安在天安全抵达上海。不料,特务却神秘地知道了他们的来意,就在他们赶到音乐学院之时,罗山被人从楼顶推下来,死在安在天的面前。
《暗算》分集介绍:第2集
医院,罗山在弥留之际,告诉安在天两个情况:一,推他下楼的是一个穿“灰长衫”的男子;二,在乌镇住着一位“能听风”的人,听力远在他之上。
鉴于有特务跟踪,安在天他们来到上海市公安局。他们的特别证件,令上海公安局当即决定全力支持他们。于是他们借了足够的枪支弹药,立即赶往乌镇。
沿河而扎的乌镇,似乎比上海城还要古老和殷实。安在天和金鲁生顺着码头伸出去的石板路往里走,不久,便看见一个酒坊,妇女正在忙碌。当他们并不十分明了地向她说起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时,她却很明白他们要找谁。“你要找的人叫阿炳,他的耳朵是风长的,尖得很,说不定我们这会儿说的话他都听见了。他现在肯定在祠堂。”
她伸手指路,祠堂从这儿过去少说有百米之远。
当他们找到罗山推荐的听力奇才阿炳时,发现他竟然是一个半痴呆的盲人。安在天一时沮丧极了。
但是,阿炳的三爸向安在天讲述了阿炳听力上的种种奇迹。阿炳是个怪物,生下来就是傻子,3岁不会走路,5岁还不会喊妈。5岁那年,他发高烧,昏迷了三天三夜,醒来居然会张口说话了,可眼睛却又给烧瞎了。奇怪的是,虽然什么也看不见,但他知晓的东西却似乎比村里任何一个明眼人还要多,村子里有什么事,别人还没看见,他已经用耳朵听见了。有人说他耳朵是风长的,只要有风,最小的声音都会随风钻进他耳朵。也有人说,他身上的每一个汗毛孔都是耳朵,因为人们发现即使把他耳朵堵住,他的听力照样胜人一筹。
安在天重新好奇起来,前去阿炳家,准备考考阿炳的听力。
那么怎么考听力?
三爸掏出自己的怀表,又要了安在天的手表,让阿炳听快慢。两只表本身快慢误差一天只有两分钟,结果阿炳只听了几秒种就听出了结果……同时,村里的邻居,抱着从外地省亲回来亲戚的孩子来考阿炳,阿炳一下就道出了他的渊源,丝毫不差。
金鲁生在小店里了解到阿炳的“家史”。阿炳没有父亲,他是个私生子。阿炳妈是村上公认的最好的裁缝,同时也是全村公认的最可怜的女人,一辈子跟又瞎又傻的儿子相依为命,从没有真正笑过。
Tags:电视剧暗算分集剧情介绍 电视剧暗算大结局 暗算剧情介绍 暗算
相关剧情
-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剧情好,就请您
"����"; TEXT-DECORATION: none } BODY { SCROLLBAR-HIGHLIGHT-COLOR: buttonface; SCROLLBAR-SHADOW-COLOR: buttonface; SCROLLBAR-3DLIGHT-COLOR: buttonhighlight; SCROLLBAR-TRACK-COLOR: #eeeeee; BACKGROUND-COLOR: #ffffff } A { FONT-SIZE: 12pt; COLOR: #842b00; LINE-HEIGHT: 16pt; FONT-FAMILY: "Tahoma"( "����"; TEXT-DECORATION: none } TABLE { FONT-SIZE: 12pt; COLOR: #842b00; LINE-HEIGHT: 16pt; FONT-FAMILY: "Tahoma") -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剧情差,就请您
"����"; TEXT-DECORATION: none } A:hover { FONT-SIZE: 12pt; COLOR: #0188d2; LINE-HEIGHT: 16pt; FONT-FAMILY: "Tahoma"( "����"; TEXT-DECORATION: none } TD { FONT-SIZE: 12pt; COLOR: #842b00; LINE-HEIGHT: 16pt; FONT-FAMILY: "Tahoma"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