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上一篇剧情:《为爱结婚》剧情简介
- ·下一篇剧情:《再说长江》分集介绍第1-33全集大结局
《父辈的战争岁月》分集介绍第1-6全集大结局
【刘华连 红军老战士】 战士牺牲以后,我们托在两个人中间,用这个枪,向前爬,缓缓地推,缓缓地推,穿过河以后,自己就下来了。
七十年前的湘江界首渡口,就这样记下了红军长征途中最悲壮的一场殊死搏杀。
1934年10月,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失利,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。这是一次两万五千里的远行,面对国民党军队布下的四道封锁线,黄克诚担任政治委员的红三军团第四师是长征的先锋师。
【孔继宁毛泽东外孙】中央苏区红军的长征刚刚开始的时候,是一军团在左,三军团在右,中央纵队走在中间,而五军团负责全军的后卫。在这样八万人的行进大军中,黄克诚率领的第四师像一把尖刀走在最前面,可想而知,当时的黄克诚承受着什么样的巨大压力,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严峻挑战。
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出生在湖南永兴县一个农民家里,年少时非常聪明,却因家庭贫寒无法上学。后来村里的黄姓族人希望本族能有一个会写告状文书的后生,黄克诚才意外地得到全族人凑齐的学费读完私塾和高小,于1922年考取了衡阳省立第三师范。
【黄时质 黄克诚大将堂弟】早上起得早,晚上又看得晚,灯下是用松树油点这个灯,家里蛮穷点不起灯,就把眼睛(看得)越来越坏,最后就戴着眼镜了。
1925年秋天,黄克诚加入党组织,并于次年的夏天背负党的秘密使命来到北伐军中担任政治教官,从广州一直打到郑州,而这一年多的战火磨练,不仅增长了黄克诚的军事才干,而且使他能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只身潜回故乡,成功领导了永兴县农民暴动,一举攻占了县城。
1928年春,黄克诚加入了井冈山朱毛红军的行列,从此,在红军队伍中可以看见一个瘦高个子的红军团长:他穿着和士兵一样的服装,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,身边还有一个装满书籍的小木箱。善于读书和独立思考,再加上战争历练,在当时的红军师团指挥员中,黄克诚常常能以特有的大局观作出精准的判断。
1934年9月,黄克诚在中央苏区领导人的讲话中敏锐地察觉到,红军将要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行动,他迅速赶到红军总医院,动员红四师的伤病员归队,使红四师最大限度地做到了齐装满员。
长征开始后,红四师作为这次战略大转移的尖刀部队,黄克诚必须逢山开道遇水架桥。经过一路拼杀,红四师成功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到达湘江岸边。
【刘连之 红军老战士】 黄克诚(告诉我们)只有往前,那时候拉他都拉他不动, 他自己要往前冲,我们也就跟着一起往前冲,就不能退后。
红四师杀到了广西界首的湘江岸边,立即在南岸构筑防御工事。就是在这里,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打响了。
坚守湘江南岸的红四师,与红三十四师共同担负着阻击追兵,掩护后续部队和中央纵队渡江的重任。面对尾追而来的几路强敌,红四师将士们在黄克诚的指挥下整整拼杀两个昼夜,死死地扼守在湘江南岸阵地。
【黄梅 黄克诚大将女儿】牺牲了他的(部下)就是团长和参谋长,其实我估计哪里没有他们的遗骸,看见他们的坟就是看见了他们的阵地,一个小小的山坡,你就想象,这就是父亲当年朝夕相处的战友。他们这些红军将士,他们有的还没来得及有家有孩子,他们就永远地躺在了那里。
12月1日黄昏,当黄克诚看着最后一批红军渡过湘江时,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而这时,作为后卫打阻击的红四师却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巨大危险,陆续赶来堵截红军的国民党军已从四面八方迅速包围上来,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,红四师撤退的命令却迟迟没有到来。
【林东军事专家】黄克诚时任红四师的政治委员,作为政治委员有战场的最后决策权,也就是决定部队这个仗该不该打,部队该不该撤,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军的通讯能力比较差,没有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的时候,湘江北岸十万追兵已经到了跟前,红四师几千将士就面临着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,如果不撤,红四师损失殆尽的话,那么对中央主力的掩护任务也不能完成,特别是他们作为中央红军主力的一个盾牌,要挡住十几万追兵,要边战边拖,为中央主力撤退赢得宝贵的撤退时间,所以黄克诚当时下达一个很英明的决策,就是率部撤退。